close

腦中風影響了全世界非常多人的健康,其中急性缺血性中風,是大腦血管因阻塞不通,大腦沒有血液供應而出現中風症狀,需透過周邊靜脈注射溶血栓藥物來治療;

而出血性中風,則是大腦血管破裂,使大腦神經受損而出現中風症狀,需要透過開放性手術或微創手術,去除血栓和腦內血液來進行治療。

然而,這些方法並不能使受損的大腦神經元再生,並且會產生相關副作用。一般腦中風患者,長期臥床不動通常會影響到全身的器官,輕者會影響患者復原的速度,延長住院時間;重者會加重患者的身心障礙程度,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影響十分巨大。


今天為各位導讀一篇幹細胞文獻的案例~本篇研究中,作者以一名55歲因急性中風導致左上肢和下肢癱瘓的臨床案例,間隔8天經由靜脈輸注2次經最少程度處理的臍帶間質幹細胞(MSCs),患者經移植後65週後沒有出現不良反應,且回到先前的獸醫崗位上,這個治療方式有潛力可成為治療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的新方案。

image

疾病發生:

  • 55歲男性,於2018年2月出現暫時性虛弱症狀,早上醒來後突發急性中風,導致左上肢和下肢癱瘓。
  • 至大學醫院就診,住院期間僅有接受阿斯匹靈處方治療。
  • 理學檢查時發現,會因平衡感缺損而無法行走,且出現臉部癱瘓導致語言障礙。
  • 依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中風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評估腦中風的程度,分數為16。
  • 腦部電腦斷層掃描,病灶約為3公分×2公分。
  • 根據上述結果評估,患者為中度至重度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接受治療:

  • 患者於2018年3月開始接受幹細胞治療。
  • 從捐贈的25公分臍帶組織中分離出間質幹細胞(MSCs)。
  • 取6千萬顆間質幹細胞(MSCs)以靜脈輸注移植進入患者體內。
  • 間隔8天之後,再取6千萬顆間質幹細胞(MSCs)進行第二次移植療程。

治療成果:

  • 第一次移植後4週,患者從左上肢及臉部癱瘓中恢復,左臂可抬高至胸口並控制輪椅的剎車。
  • 8週後患者左腿不再麻痺,可借助拐杖行走。
  • 15週後,左下肢肌肉恢復,不需藉由矯正器也可行走。
  • 36週後,患者已可將左手臂及左腳舉起並維持10秒。
  • 60週後,恢復左側相應的肌肉及平衡感,能夠在沒有拐杖的情況下上下樓梯,且左臂不再顫抖。
  • 65週後,恢復狀況至可長時間維持站姿,讓患者重返過去的獸醫崗位。
  • 此外,該名患者於腦中風後有出現抑鬱症狀,在第一次幹細胞治療後4個月不再有症狀,且無副作用、功能障礙或相關的不良反應發生。

過去許多研究顯示間質幹細胞(MSCs)具有幫助修復腦損傷的能力,主要利用分泌相關因子促進內源性神經元細胞生長、減少細胞凋亡和調節發炎反應,而移植到腦部損傷區域的MSCs可經由分泌營養因子來誘導宿主的神經元再生並促進功能恢復,並有相關研究指出MSCs移植可顯著增加內源性神經幹細胞的增殖。同時,MSCs也具有促進血管生成和再生受損腦微血管的能力,這些結果再再顯示MSCs可能在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中發揮積極作用。本篇研究為了更容易、更安全的移植,選擇以靜脈注射進行移植,並發現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治療效果非常好,在治療過程與隨訪的30個月內皆無發生復發腦中風或移植後相關的副作用。

P.S.此篇研究所使用的少程度處理的臍帶間質幹細胞(MM-UC-MSCs),是指在不改變細胞或組織相關生物特性的條件下,使用由組織分離出來、不經過額外擴增培養的初代幹細胞。


耐心看到這邊的歐友們,應該可以感受到間質幹細胞的驚人治療潛力了~

歐博士提醒大家,雖然這些治療成效已經在研究中被不斷被證實,但在國內環境而言,間質幹細胞(MSCs)的異體移植(用在別人身上)還不是一個普遍的醫療形式,若有需要原則須特案向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提出申請,要克服的難關很多。

值得慶幸的是,台灣的細胞治療法令、醫療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幹細胞儲存在國內也有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即便目前MSCs的移植還限於自體移植(用在自己身上),消費者仍然可先儲存自己的幹細胞(可從脂肪中分離出來)或儲存胎兒的幹細胞(可從臍帶中分離出來),未來遇到本篇個案的情形時,有機會即時幫自己一把。

 

 

arrow
arrow

    Dr.Ow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