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歐博士最近碰到一個case,剛懷孕滿10週的媽媽,抽了第一次血要做NIPT,實驗室把檢體放進儀器做了2回,結果都呈現:"DNA濃度不足",這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說,NIPT的檢體是懷孕媽媽的血液,其中血漿的部分因為含有"胎盤游離DNA",也就是來自寶寶的DNA,所以才能透過儀器得知寶寶是不是有染色體異常的情形。但媽媽的血液裡,最多的當然還是媽媽的DNA!因此"胎盤游離DNA濃度"格外重要,而這個含量,原則上會隨著懷孕的週數提高,因為寶寶越來越大了嘛!這也是為什麼懷孕10週起才可以做NIPT的原因,若太早做NIPT寶寶還太小,母血中的DNA濃度不足,會使這項檢測難以進行(測不到或測不準)。

下面這篇文章說明了這個概念:

image

在以唐氏症為檢測標的臨床觀察下,過低的胎盤DNA濃度,確實會對NIPT檢測準確度造成影響,並建議NIPT檢測時的胎盤DNA濃度應達到5%。(一般狀況下,懷孕10週可做NIPT的孕婦,胎盤DNA已達10%)


然而,歐博士遇到的這個媽媽卻沒那麼幸運,先前的檢測結果異常,這位媽媽在2週後再次抽了血做NIPT,理應隨著週數成長的胎盤DNA濃度,這次還是差不多的數值,檢測再次失敗。

追蹤之下,了解到這位媽媽是在不孕症療程下成功懷孕的,好不容易懷孕,自然想透過非侵入性的檢測來確保胎兒健康,但很可惜的是,少數孕婦確實會因為個人體質問題導致胎盤游離DNA濃度過低。此外亦有研究顯示,不孕症療程下懷孕的孕婦,胎盤游離DNA也比自然受孕的孕婦來得低:

image

這個研究納入49個採輔助生殖的孕婦,及238個自然受孕的孕婦進行比較。統計後發現,在胎盤游離DNA濃度的比較中,透過輔助生殖的孕婦顯著低於自然受孕者,歐博士這次的個案媽媽就是這樣的情形。

除此之外也發現胎盤游離DNA會因為BMI數值(身體質量指數)的上升而逐漸下降,這個結果也跟一般所知的NIPT侷限性相符,若孕婦體重>100kg,即可能影響NIPT的檢測結果。


說了這麼多,歐博士真想給懷孕的媽媽們,尤其是透過不孕症療程懷孕的媽媽多些鼓勵。懷孕本就不易,透過療程懷孕孕婦,後面要做的檢測、須承擔的風險也確實比自然受孕者來得更高,每一步的努力都值得喝采。

順帶一提,雖然輔助生殖的孕婦胎盤游離DNA含量較低,但絕大多數的人都還是能在10週後順利透過NIPT進行檢測的,歐博士的個案媽媽只是特例;比起抽羊水診斷,大部分不孕症療程後懷孕的媽媽,還是會選擇非侵入的NIPT來確保寶寶健康,畢竟懷胎不易啊。

arrow
arrow

    Dr.Ow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