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疫情已經一年半了,真是光陰飛逝、歲月如梭啊~(老套)

這段時間實在太忙,幾乎都快忘掉還有這個角落...

其實歐博士一直還在(只是有點懶),所以都沒上來分享新的資訊

隨著全世界進入疫情時代(ing,目前還無法稱為"後"疫情時代),最近的分享大概脫不開疫情下的醫療因應

但我們客觀來看,疫情肆虐下其實醫療是突飛猛進在發展,許多針對疫情的因應措施或新的醫療應用,是能長久改善人類健康生活的

或許我們都是演化論下的倖存者吧!總之,請大家都各自保重,時常接收正確而客觀的醫療新知,好好保護自己跟家人喔~


2019年底,在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群聚個案後,2020年1月被中國官方正名為新型冠狀病毒,隨之引起的疾病(COVID-19)更迅速地在全球擴散、造成嚴重傷亡,COVID-19同時間也被台灣官方認定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自2021年4月起,台灣的COVID-19疫情控制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也是對醫療量能的嚴峻考驗,建議非緊急醫療需求的民眾切莫前往醫療院所避免疫情擴大。

然而,孕婦因例行性產檢需進出院所是難以避免的,台灣近期更有零星來自居家檢疫孕婦的產檢需求,甚至確診產婦生產的案例,因此國際間也發表部分針對孕婦分流機制與照護方案的研究與指引

image

ISUOG是集結的婦產科超音波專家學者的知名國際學會,目前已針對140個國家的會員提供培訓,並持續倡導影像診斷在婦女醫療保健上的相關臨床實務、教學與研究。

本篇ISUOG的研究主要針對產科超音波檢查等產前檢測在COVID-19疫情下的因應策略有深入的介紹。提出之基本準則包含:節省醫療資源並確立優先順序;避免暴露於潛在高風險患者,尤其留意近距離產檢可能的風險;盡量避免查訪機會與陪同者進出院所。

對孕婦可依據檢測急迫性將孕婦劃分為三級(Tier 1-3)(原圖如下所示):

  • 第一級為選擇性預約門診(elective appointments),若孕婦本身具家族病史、多胎姙娠,或經輔助生殖、曾使用致畸胎藥物等,屬檢測急迫性較低者,建議延後至疫情趨緩(4週以上)再行約診,若經判定需居檢檢疫或隔離甚至確診者,則需依情況延後約診時間。
  • 第二級為緊急預約門診(urgent appointments),若孕婦具糖尿病史或癲癇等適應症,或胎兒頸椎透明帶厚度大於3.5mm,建議延後約診時間2-4週,若經判定需居檢檢疫或隔離甚至確診但有約診需求者,則醫護人員需使用適當之個人保護裝備,避免感染接觸風險。
  • 第三級為特殊緊急預約門診(emergency appointments),若胎兒具或疑似心臟缺陷問題,尤其經確認後可能嚴重影響照護情況,則可盡速安排門診。若經判定需居檢檢疫或隔離甚至確診但有約診需求者,則醫護人員需使用適當之個人保護裝備,避免感染接觸風險。

image

據上圖說明之孕婦分流機制,後續因其胚胎週數與產婦狀態可再行分類。對於11+013+6週且無症狀之孕婦則可使用NIPT技術或早唐篩檢,提早針對胎兒染色體異常情形進行篩查,若經判定需居檢檢疫或隔離甚至確診者,則建議於解除隔離後3-4週再行檢查。對於懷孕後期之孕婦,在非必要之前提下,不要前往院所進行胎兒生長超音波評估,以避免潛在疫情感染風險。(如下表所示)

image

對於疑似或高風險或已確診之孕婦,是否已住院治療可再行區分,對於11+013+6週之孕婦若要進行門診預約,建議先行延後NIPT檢測時間,或待康復後3-4周再進行NIPT檢測,以避免增加傳染疑慮與影響檢測準確度;對超過18週或懷孕後期者,同樣建議延後產檢時間,可避免徒增傳染風險。但若孕婦本身為住院患者,NIPT則可直接於院內進行採檢並檢測。(如下表所示)

image


結論

COVID-19儼然是21世紀最嚴重的傳染病浩劫,全球累計已達1.7億人口確診,死亡人數將近400萬人,近期台灣的疫情警戒程度更是節節攀升,在醫療動能大量挹注在防疫治療的緊急時刻,更需將有限醫療資源高效率使用。每個媽媽肚子當中的生命皆是國家未來的幼苗,在疫情迫切的關鍵期更需有效降低孕婦、胎兒甚至醫護人員的染病風險。本研究中更點出建議降低一般產檢次數與減少侵入性產前篩檢的使用,以避免浪費醫療資源,甚至提高因接觸而染疫的風險。

NIPT在疫情逐漸擴大的危機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腳色,且反而更受醫療院所青睞!由於NIPT僅須透過抽血採檢,便可針對胎兒染色體異常情形進行檢測,相較於一般侵入性產前檢查(如:羊膜穿刺),大大降低醫護人員與孕婦接觸的風險。此外,坊間業者也有提供線上報告查詢服務,促使醫護人員可線上取得檢測報告,無須擔心潛在的接觸風險。然而,針對染疫孕婦是否可進行NIPT檢測目前仍是國際學者積極研究的目標,部分學者認為染疫孕婦可能因其器官(如:肺部)損傷,導致大量細胞凋亡,進而影響孕婦血液中胎盤DNA濃度,促使NIPT檢測準確度降低。因此,NIPT檢測是否因COVID-19影響結果,仍待更具權威之研究提供證據。當今最重要的議題仍是如何有效抗疫,共體時艱,讓孕婦與醫護人員的染疫風險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Abu-Rustum, R.S., Akolekar, R., Sotiriadis, A., Salomon, L.J., Da Silva Costa, F., Wu, Q., Frusca, T., Bilardo, C.M., Prefumo, F. and Poon, L.C. (2020), ISUOG Consensus Statement on organization of routine and specialist obstetric ultrasound services in context of COVID-19.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55: 863-870.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Owl 的頭像
    Dr.Owl

    貓頭鷹歐博士 Dr.owl

    Dr.Ow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