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們在確定懷孕後,內心必然充滿無限喜悅,但媽咪們也會開始掛心寶寶的健康狀況為何,到底要做哪些產前檢查才能確保寶寶健康呢?

目前媽媽手冊上所列的10次產檢項目,大多都是20年前實施健保時所訂立的內容。然而隨著醫療生技產業的發達,產檢項目不斷的精進,確準度逐漸升高,雖然不在健保給費的項目中,但寶寶的健康無價,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孕媽咪該如何思考和篩選要接受哪些自費產檢項目吧! 

*以必要性思考受檢與否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暨台大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徐明洸建議「在基本檢查項目之外,自費產檢可從個人需求及是否有必要性去考量」,他根據必要性指出一些需要自費檢查的項目

1.唐氏症篩檢

唐氏症是多了一條第21對染色體所致,屬於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發生機率約1/800,由於懷孕婦女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生出唐氏兒,而生下唐氏兒的危險機率將隨著孕婦年齡增加而遞增,因此,大部分的孕婦會自費接受唐氏症的相關檢查。而唐氏症篩檢目前有以下四種方式:

NIPT  

「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篩檢(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是2012年開始的新興檢查。依據文獻指出,此檢查對於單胞胎唐氏症的檢查敏感度可達到99%以上,精確度亦可以達到98.9%,對擔心羊膜穿刺有風險的孕婦而言,可說是多了另一種選擇他強調,「但是要了解,它仍然只是一種篩檢方法、不是確診工具」。

2.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篩檢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致命性的遺傳疾病,徐明洸理事長指出,「在台灣,發生率僅次於海洋性貧血,帶因率約3%4%」,發病年齡從出生到成年皆有可能,依據患者的發病年齡、疾病嚴重度與肌肉受影響程度分為三型。

醫師建議,孕婦可在812週抽血以進行基因篩檢,「此一檢查只要檢查一次,終生有用,準確度約95%」。若為帶因者,配偶也需抽血受檢,以確認父母是否同時帶有異常基因,必要時,胎兒需接受進一步的遺傳診斷,即經由絨毛採樣、羊膜穿刺或胎兒臍血採樣,進行分析胎兒的DNA,確定胎兒的罹病風險。

3. 高層次超音波

產檢所提供的超音波檢查,其實無法充分掌握胎兒的狀況,徐明洸理事長指出,「在22至26週自費做一次高層次超音波是值得的」,因為高層次超音波可針對胎兒進行系統性的全身檢查,評估器官構造是否有先天畸形或異常。不過,孕媽咪要了解的是,若是微小異常,即使是高層次超音波也未必能看出來,而且某些胎兒異常是懷孕後期才出現的狀況。他強調,「檢查目的並不是在發現有異常後,達到選擇終止妊娠的目的。而只是在產前提早了解胎兒的情況,讓有缺陷的小生命可在出生後可以受到妥善照護。畢竟每一個生命不論是否有缺陷,均應該受到尊重」。

由於各大醫院做高層次超音波的人力有限,即使在該院產檢的孕婦也無法全部受檢,徐明洸理事長表示,「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的技術不難,很多醫療院所都可以提供檢查服務,建議孕婦可以在一般有提供高層次超音波的醫療院所檢查,若有問題需做進一步診治,再轉診至醫學中心」。

4. 一般超音波

由於整個孕期,媽媽手冊只提供1次免費超音波檢查,對於胎兒的狀況難以掌握,徐明洸理事長建議,「在26至34週與35至40週考慮自費各加做一次一般超音波檢查」。雖同為一般超音波檢查,但階段不同,檢查目的有所差異:

.26至34週:觀察胎兒的發育是否正常,有些胎兒異常是懷孕後期才出現的狀況。特別是胎兒發育相關的檢查,30週大的胎兒重量約1,500公克,之後,隨著妊娠週數增加,是否有體重異常的差距愈來愈明顯,可藉由檢查做好風險管理。對於高危險妊娠,如: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盤、產前出血,或本身合併內科疾病而可能造成胎兒發育遲緩、胎兒體重過重等情形,醫師將會依據臨床狀況調整超音波檢查次數。

.35至40週:距離預產期愈來愈近,為了決定孕婦適合哪一種生產方式,需要以超音波檢查評估胎位、胎盤位置、胎兒重量、羊水量與胎盤鈣化程度等,以及配合是否有其他風險存在,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羊水量異常等問題,以及早做好生產時的相關準備,以保障母胎平安。 

5. 糖尿病篩檢

在懷孕初期進行常規抽血檢查中,徐明洸理事長建議,「孕婦可自費加做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藉以了解自身是否原本即有糖尿病,以及早因應孕期的飲食控制」。而在妊娠階段,孕婦多處於高營養狀況,不過,大多數孕婦能夠適時調節,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以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但有少數媽咪體內胰島素製造量不夠,而處於高血糖狀態,因此產生妊娠糖尿病。

母體中高血糖的血液會經由胎盤、臍帶傳給胎兒,若胎兒長期處在高血糖的血液中,易增加胎兒的死亡率及新生兒罹病率,如胎死腹中、巨嬰症難產或出生後低血糖等;而寶寶長大後也有可能遺傳肥胖型糖尿病。對媽媽的影響則是增加剖腹產的機率、日後成為糖尿病患者的機率增高等。

他提醒,孕婦應在2428週自費接受妊娠糖尿病篩檢,即75公克葡萄糖耐糖試驗,如確診為妊娠糖尿病,須配合醫護人員指導進行飲食及運動控制;若血糖值仍偏高,則需遵照醫囑服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注射治療。

產檢,為了做更好的準備

徐明洸理事長表示,孕婦面對相關的自費檢查,應事先了解檢查目的、風險、流程與費用,同時,也應了解「雖然有篩檢方法,但未必百分百準確」的認知,不要誤認「只要所有檢查都做,就能完全掌握胎兒狀況」的心態,畢竟我們都不是神。當然,如果有疾病史,透過相關檢查,選擇適合方式預防是必要之舉。

他強調,「接受產前檢查的最大意義在於,若發現胎兒有問題的話,可事先做好準備,提早因應生產時可能有的問題,而不是以此決定胎兒的去留。其實以當前的醫療技術而言,很多的胎兒異常在出生後接受適當治療,存活並不是問題,父母並沒有權力剝奪其生存機會」,的確,照顧這樣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徐明洸理事長指出,「國家應提高社會福利,使這些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並運用公權力及全民教育,讓他們不受到歧視,在就學、就業上,都能得到公平的發展機會,畢竟天生我材必有用」。

 

資料來源:

2015-07-01 媽媽寶寶雜誌 第 341 期
作者: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徐明洸 

http://www.mombaby.com.tw/article-4035-1.html#

arrow
arrow

    Dr.Ow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